2025年10月14-15日,山东省种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梁凤臣研究员带领科研与推广团队,先后赴青岛、潍坊等大葱主产区,实地考察公司自主选育及引进的大葱新品种在寒冷、干旱、高温和涝害等极端复杂气候条件下的田间综合表现,为后续品种优化与区域化推广提供科学依据。

今年以来,山东省气候条件极为复杂多变。自3月以来,全省呈现“先暖后寒、旱涝并发”的气候特征:春季阶段,气温波动显著、雨雪集中;4月下旬出现寒潮过程,导致地温骤降并伴随大风天气。进入夏季,山东成为全国高温重灾区之一,副热带高压提前北抬并持续控制华北、黄淮地区,部分地区连续出现40℃以上的极端高温。夏秋之交,山东多地又遭遇强降雨与阶段性高温天气,对大葱等喜冷凉作物的抗逆性、稳产性提出了严峻挑战。
在考察过程中,梁凤臣研究员一行深入田间地头,重点查看了公司多个大葱新品种的株高、葱白长度与粗细、叶片健康度、根系发育状况、抗病性及抗倒伏性等主要农艺性状。同时,团队还详细了解了各品种在全生育期的水肥管理、病虫害防控及极端气候下的生理反应,系统评估了其抗逆性与区域适应性。

从田间总体表现来看,多个大葱新品种表现出综合优势。在连续强降雨环境下,根系发达、通气性强、死棵率低,未出现明显的软腐或烂根现象;在高温干旱条件下,叶片保持浓绿、蜡质层厚、光合作用强,葱白紧实饱满,商品性好;在病虫害多发时期,部分新品种表现出较强的抗霜霉病和抗软腐病能力,适应性明显优于对照品种。

梁凤臣研究员指出,面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农业生产不确定性,加强作物品种的抗逆育种与区域化适应性研究,是提升蔬菜产业稳定性的重要方向。省公司将以此次考察数据为基础,进一步总结新品种在不同生态区的表现特征,优化育种策略,筛选更具稳定性与广适性的品种,指导农户科学种植、分区布局。
山东省种子有限公司将继续发挥科研创新和企业示范双重优势,围绕“良种助农、科技强农”的发展目标,持续推进大葱及其他蔬菜品种的育繁推一体化建设,为应对极端气候、保障山东乃至北方地区大葱产业可持续发展贡献种业力量。

山东省种子有限公司CEO张晓明、青岛办公区办公室主任梁超、华北大区区域销售副经理兼产品开发部副经理郭明星陪同调研。